(四)做作业 做作业对于不少同学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但是要非常清楚地认识这个问题,作业是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最主要的教学手段。如果懂得老师留的作业是掌握知识的关键点,就应该重视家庭作业,这是为自己做,而不是为老师做,应把作业当成是考试练习。 1、做作业的步骤 (1)先看书后作业,看书和作业相结合。只有先弄懂课本的基本原理和法则,才能顺利地完成作业,减少作业中的错误,也可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2)注意审题。要搞清题目中所给予的条件,明确题目的要求,应用所学的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3)态度要认真,推理要严谨,养成“言必有据”的习惯。准确运用所学过的定律、定理、公式、概念等。作业之后,认真检查验算,避免不应有的错误发生。 (4)作业要独立完成。只有经过自己动脑思考动手操作,才能促进自己对知识的消化和理解,才能培养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同时也能检验自己掌握的知识是否准确,从而克服学习上的薄弱环节,逐步形成扎实的基础。 (5)认真更正错误。作业经老师批改后,要仔细看一遍,对于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认真改正。要懂得,出错的地方,正是暴露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弱点的地方。经过更正,就可以及时弥补自己知识上的缺陷。 (6)作业要规范。解题时不要轻易落笔,要在深思熟虑后一次写成,切忌写了又改,改了又擦,使作业涂改过多。书写要工整,解题步骤既要简明、有条理,又要完整无缺。作业时,各科都有各自的格式,要按照各学科的作业规范去做。 (7)作业要保存好,定期将作业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复习时,可随时拿来参考。 2、做作业的“木桶原理” 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后,自己应有计划、有选择地做作业。在众多的习题中找到适合自己、能提高自己水平的题做。题不在多,而在于精,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自己已经掌握得很好的方面,尽量减少做作业的时间,留出时间攻克薄弱环节。从应试的角度来看,考试成功标准在于总分。若一科已有145分的水平,再怎么做作业最多到150分,上涨5分;而某一科只有100分的水平,坚持努力,有针对性地做作业就会达到120、130分,上涨20-30分。这就是“木桶原理”。 3、做作业注意事项 ①做作业前有一个思考的过程很重要。也就是说,不要一开始就动笔写作业,而要先复习一下当天的内容。可以采取《学习日记》的形式,即把当天所学的知识点列出来,然后逐一回想,哪些我已经掌握了,哪些还没有。 ②做作业尽量不依赖书本,把作业当成是考试,认真、独立地完成。切忌自己不做而抄袭别人的作业。如果遇到有不会做的,先放在一边,做别的题目。等其他的题都做完了再研究,翻翻书、钻研一下例题,想想相互之间的联系,一会儿就有灵感了。对各科的作业,要学会合理分配时间、精力,尽量兼顾:在自己较弱的学科上,多花点时间。如果某科作业太多,分成两部分做,中间插做别的科目,起到调节的作用。 ③注意不要拖太长时间,力求高效率,绝不拖拉。 ④不要做太难的偏题、怪题。在考试中,考点往往是对基础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所占分数比例很大。而只有一小部分是高难度的、拉开档次的综合应用题,所以平时应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灵活应用程度。 ⑤重视作业中的错误。作业是用来检验自己学习掌握程度的有效途径。所以从做错的题目中可以反映出哪些知识掌握的还不够好。应该重新认真学习这些知识点,及时地做到查漏补缺。 (五)自习 自习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是个新的学习过程,很多高中学生最大的问题就是不会自主性学习,也就是说,除了完成老师的作业,就不知道自己还可以做些什么。然而作为一个高中的学生,一定要有一套自习的方法。 ①要注重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因为毕竟学习得靠自己,老师在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以启发、引导学生为主,很多东西都需要自己课外来进行钻研。如果只满足掌握课上的那点知识,取得比较高的分数就有点困难了。所以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在掌握了那些基本知识之外还应该注意在更大的范围内自习。通过自习学来的知识不仅可以开阔思路,而且对内容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②自习时一定要讲究效率。要注意留心自己最兴奋、状态最好的学习时段。自习时段分为在学校的自习和在家里的自习。无论在学校自习还是在家里自习,都应该抓紧时间,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在学校的自习时间,一般都会有各个科目的老师来班里辅导,因此这个时段是非常宝贵的,就应该解决比较难的问题,抓紧时间问老师或同学,及时解决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回家之后的自习时间由自己灵活支配。要复习当天的功课,预习明天的课程,如有时间还可以读一些课内外读物,增长自己的知识。课外书籍往往有着生动易学、内容广泛的特点,通过阅读拓展自己的视野,开阔思路。自习过程中,由于在思考问题上投入了大量时间,从而锻炼了自己的思考能力,这种能力的习得与增强不但对本学科学习有利,而且对学习其他内容也是大有裨益的。 (六)归纳 对所学知识整体的归纳是学习的一个最高境界,只有在全面掌握了基础知识,而且具备了对知识一定的运用能力之后,才能够对知识进行归纳。因此如果感觉自己还不能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说明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达到熟练的程度。那么就不要先急于去归纳知识,否则,可能会盲目地得出一些错误的结论或是片面的总结,结果事与愿违。但在课堂上或读书过程中应该随时进行归纳,这种归纳的目的主要是抓住重点,一节课听下来老师重点讲的是什么,应该及时归纳一下,以便课后重点理解和记忆。做题时也应该学会归纳,归纳的目的是总结这道题的特点,争取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1、课堂归纳与错题归纳 ①课堂归纳:主要是对老师上课讲解的重点进行总结,这一点对课后的复习很有好处。做课后总结的一个好处是能够对当天的学习及时回忆、总结。心理学中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表明,人在学习后的12小时之内是遗忘率最高的一个阶段,而此时的回忆和总结也最有效率。 ②错题归纳:做错题归纳的目的就是想尽量做到不犯同样的错误。做错题时一定要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正确的思路应该是什么。错题归纳本中要记录错题,正确答案及这道题的关键思路,这些题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要及时思考、分析、归纳、总结,吸取精华。 2、归纳方法 ①按章节和知识块进行归纳总结 如果知识绞成一团,似是而非,哪些掌握了,哪些没掌握自己心里不清楚,到最后只会一无所成。主要按章节和知识块进行归纳总结,例如:政治就分为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等三部分进行总结。知识要及时归纳整理,这本身就是一个梳理知识的过程,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归纳,在脑中形成巨大的知识网,建立严密的知识体系,层次清晰,可以随时进行增补和更新。 ②在纸上画知识网络图或表格图 在每个章节结束后,就试着勾画出关于这个章节的一些网络框架图,或者画一些表格,尽量把所学的知识点都包含进去,这样一来整个章节就只剩下一个网络图或者是几张表了,掌握起来就比较容易。然后,再试着从这些网络图或表格发散出来,就构成了这个章节的整体知识。 将同一类的东西放在一起加以类比和记忆 一个好的学者必定会从很多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发现规律,同样一个学生也应当从许多的问题中归纳出一些心得体会,或者把许多的知识加以总结,便于记忆。对同一个知识点进行归纳,加深对它的了解。比如,在学数学归纳法的时候,从简单的题目看起,逐渐加深,看数学归纳法的运用有那几种方法,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脉络,从而对此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方便记忆。 ③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 刚开始学习新课时,通常会在书上记一些心得体会,比如自己认为书上解题思路好在什么地方等类似的读书笔记,然后即时复习,作一些练习。将自己认为好的练习记下来,可以记在书边角,这是将书读厚的过程。在此期间,作大量的练习和笔记是必要的,同一类型的题多做几道才可以存异求同。 学完一个单元后,通常要整体复习一次。将这一单元的知识点、概念等全记在笔记本上,然后再找经常出错的问题记上,将同一类型的题做一个总结、对比,比如数学作辅助线通常有规律,找出规律,将自己怎么思考的记载下来,再记几道典型例题作例证,这是将书读薄的过程。 3、文理科归纳方法 ①文科:对于语文,主要归纳诗词名句、成语俗语、文言实词、虚词、病句类型、作文写法等。对于英语,学习中遇到一些特殊问题时要进行及时总结。如名词单数变复数时,一般加S,有的则是不规则变化,就记下这些不规则变化的名词如Chinese、Sheep等;有的动词接不定式作宾补时要省略to;还要把各种不同场合下的日常用语也进行分类、总结,把问候、邀请、看病等等分类;当然,政治、历史、地理就更需要归纳了,按照史实的发展、朝代的变迁、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等等,所有有联系的知识都可以归纳。 ②理科:对于数理化知识点的归纳,要在每学完一个新的章节后就进行,在笔记本上回忆性的归纳出本章的知识结构图,有那些重要的知识点,哪些掌握的很清楚,哪些掌握的还不够清楚。归纳完后,对照书本检查一下,修改初次归纳时的遗漏或错误,修改完后再次认真的归纳一次。而每次期末考试前复习时,在复习每一个章节时首先不看课本再次回忆性的归纳本章知识点,这次归纳时要注意知识点要尽量归纳得细一些。同样的,对照书本检查一遍,修改先前归纳时的遗漏或错误。应该说,因为遗忘的缘故,这次要修改的可能比当初刚学完后初次归纳后的修改多一些。最后,尝试着对于一整本书进行归纳,在一个更高的角度看待这本书,通过归纳出每章的知识结构图便可以对每个章节的知识点有整体上的把握。 (七)读书 书分很多种类。不同的书,读的方法不同,读的重点也不同。书大体可以分为:描述类,叙述类,论述类和分析类。 描述类书籍主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集等文学作品,语文课本中的大部分文章属于这一类。读这类书籍时主要是去感受,感受作者的感受,感受文中的情与景。所以读这类书时要每字每句地读,细细品味,才能达到阅读的效果。 叙述类图书主要包括历史书籍、记实性文学书籍。读这类书主要是去了解书中所记载的一系列人物、事件的相互关系,包括因果关系和时间关系等。掌握了这些关系就达到了阅读的目的。读这类书时不必过多地注重一字一句,但一定要按顺序阅读,读每一章节时最关注的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然后用这四个要素把整本书串起来。 论述类书籍主要包括政治类书籍。读这类书主要是了解书本身所阐述的观点。这类书往往结论性的观点并不是很多,但会用相当多的篇幅来支持其观点,因此读这类书的时候是可以跳跃着阅读,就是先读结论,再去有目的地读作者的论据,这样读书的效率会很高。 分析类书籍包括数、理、化、生物、地理等书籍。这类书籍都是以传播科学知识为内容的,读这类书的目的是很清楚的,就是理解和接受。所以读这类书时,一定首先要清楚这一章要让自己理解什么,通常是一个定理或一个公式。然后围绕这一核心去读书,思路就会很清晰,读书效率自然会提高。 1、看书步骤 ①大致浏览。主要让自己对某一部分的内容有整体上的了解,重点是看看书的大标题、小标题,还有就是每一句话的句首、句尾的内容,因为这些一般都是总结性的内容,或者是对一段论据提出重要的结论,总之是很重要的部分,是书的精华所在。所谓内容上的重点,往往也在这里得到体现。 ②细致地看一边书。根据上一步浏览大致得出的重点,如果自己对哪一部分或哪一点感到比较陌生,或是觉得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就会认真看与此相对应的解释或者是对其附上的例题应用;而自己觉得很简单,或是已经掌握的部分,都可以忽略不看了。 ③纵览全局。细看一遍之后,头脑中虽然对每部分都理解了,但如果把它们联系起来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偏理的科目。这时,就对照着书再理出一个类似提纲的东西,把每部分联系起来,找出每一部分的知识是如何应用的。 2、读书的重点放在课本上 初读课本的时候,要努力钻研、认真思考、力求能从课本上简简单单的公式、定理、例句里面看出门道,找出问题,让简简单单的内容丰富起来。把那些为数很少的例题举一反三地改改条件、换换思路,然后把几个题目结合起来,几个定理综合一下、对比一下,把问题逐个解决、消化,把本来是书本上的不懂的东西变成了自己能够掌握和运用的东西,做到融会贯通。许多同学只知道做题、再做题,可是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做题专捡自己懂的、掌握的做,遇到不懂的就是翻翻答案,很少能自己仔细去想想。结果,不懂的还是不懂。所以重点应放在课本上。因为考试不会出太难的题,基础知识大致能占到80%的比例。也就是说,如果基础知识能够全部掌握并灵活应用,应该拿到80分左右。其它的20分,就是考能力的了。 (八)记忆 记忆是学习非常重要的环节,任何知识理解了绝不等于掌握了,没有记住知识是根本谈不上运用知识的。在理解的基础上牢记知识,才能在需要用到所学知识时迅速地找到解决问题地办法。所以就学习而言,理解是必经的过程,但记忆才是最终的目的。对于理科知识来说,先理解会帮助学生有效地记忆;对于文科知识而言,先记忆可能会有利于理解和掌握。 1、记忆规则 一般要规定记忆时间,并且一个人独自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进行记忆。记东西的时候,不要仅仅默读默记,而是动用尽可能多的感官,比如一边看一边念一边写。要注意的是不能老是打开书本,在记忆了一段东西之后,一定要把书合起来,在脑海里过一遍,有时想不起来时不要马上翻书,而是努力回想,实在想不起来再看书。 最好是睡前把背过的东西再回忆一遍,因为睡眠时没有新的信息输入大脑,刚刚记忆的东西就能不受干扰。 如果书上的内容太散太杂,就要先在一张大的纸上画关系图,自己归纳组织后再记忆,这样就相当于把零散的个体结合成了有机的整体,再记忆时就容易得多了。每次记忆的量也有讲究,要定量记忆,日积月累,效果就慢慢显现出来了。 此外还可以用交叉变换科目来记忆,背2个小时历史的效果肯定没有背1个小时历史加1个小时英语单词的效果好。 2、文理科记忆法 ①理科:对于理科课程应该是先理解再运用然后才记忆,若不理解不运用短暂的记住很容易,遗忘也更容易,所以只有理解后才记得牢。 ②文科:认真理解,理解是背诵的基础,对要背诵的文章,力图比较深刻的理解文章的意义。然后再这个基础上去背诵全文,这样就会背得快,而且不容易忘记;全神贯注“一心不能二用”,做到全身心投入,心到、眼到、口到;熟读精思,反复朗读,慢慢咀嚼,细细品位。特别是对于古文学作品,用笔或口将文章准确地翻译一遍,反复消化,边熟读、背诵,边理解、记忆;分背、合背结合,分背就是按一篇文章的段落,一段一段分别背诵。合背就是在分段背熟的基础上,连贯起来背诵。“连环背诵法”就是分别背熟一篇文章的第一、二、三段以后,就把三段连起来背一次,然后单独背熟第四段以后,又把第二、三、四段连起来背一次,依次类推,全篇文章背完以后,从头到尾连贯起来背诵。 最后强调一点是:光有好的记忆方法还不行,有的知识还需要扎扎实实地坚持硬背下来,半点巧也没法取。 (九)应试 ①科学安排作息时间,注意劳逸结合。一般来说在整个高中学习过程中都应该有计划地学习和生活,每天必须睡足八小时,每天必须有至少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以保证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去。人的生理活动规律是兴奋和抑制交替出现的,为学习的需要总让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是不可能的。当人处于过度疲劳状态时,心情容易烦躁,精力不易集中,脑子"转速"减慢,时间长了甚至会记忆力减退。 经验证明,越到考试临近越需注意休息。临近考试的几天,要尽力放松,可以有计划地翻阅所学的知识,使其在记忆中更加系统更加巩固,不宜再大量做题,更不宜过多地抠难题给自己制造精神压力。 ②对考试的期望值适当,既尽力又量力。考试成绩高低主要决定于平日的基础,对自己各科学习情况,知识能力掌握得如何,要有个正确估价。如果在考前给自己定个考试成绩争取的目标,定的比自己实际水平略低一些会有利于减轻考试压力。常常有人考完试了,觉得考的好的学科,可成绩一公布却不怎么好,而觉得没考好的,成绩却不那么糟。对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要量力而定。定高了会变成负担,变成压力。实事求是地看待考试,正视自己的实际水平,做到尽力也就安心了。这有利于减轻心理压力,有利于考试时心态平和,临场正常发挥。 ③掌握正确的答卷方法,即细心又自信。一份试卷一般容易题和中档题约占85%,而难题不会超过20%,正确的答卷方法可做到该得的分(容易题和中档题)一分不丢,难题也能最大限度予取得分,这样算来,就该在80分以上了。正确的答卷方法要求考生面对试卷要处于一种状态,就是精力高度集中、临场不慌的兴奋状态。 首先,要审好题。在审题时如果看三遍还没看明白题意,那就看第四遍,别急,直到真正看明白再开始动笔答。这样就保证不看错题,不丢题,不跑题。 其次,在解题过程中每解一步都必须"保证"不错。如果下意识里觉得某一步可能有问题,那就必须马上检查眼前这一步,不要指望到最后再检查、再发现错误。答题中发现有不会的题,不要慌,应这样想:"我不会,别人也不见得会"。增加自己的自信。 再有,答卷的速度要适中。太慢,时间到答不完;太快了,难免出错。这样,既细心又自信,考试答卷子就像平日做作业一样,心理压力就一定会减轻了。 (十)时间管理 要管理好时间,就要有合理的计划。制定计划的一般要求是把需要背诵的东西放在头脑清醒、精力充沛的时间进行;把做作业、整理或补充听课笔记等工作安排在精力不太充沛的时间进行;把学习难度比较大或自己不太感兴趣的课程,放在情绪饱满、精力旺盛的时候。同时,要有意识的控制自己,该完成作业的时候就完成作业,该玩的时候就玩。在自己没有控制能力的时候,可以请父母或私人教师帮忙,如果自己能够顺利完成,不妨给自己一些小小的奖励。 计划要合理、详实、灵活,且要确保得以实现。制定学习计划必须结合实际,权衡自己的基础,明确学习的任务和目标。如果基础知识不扎实,老师讲的新知识接受不了,就应该重点补习基础,提高接受能力,一定要努力做好预习和复习工作;如果基础知识好,学习没有困难,就应该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努力,扩大知识面。学习计划应该制定在经过努力确实可以实现的水平上。同时,要努力使自己遵守制定的计划。完成一项可以在后面划勾,然后小小休息一下。在引发成就感的同时,培养自己的计划性。 计划可以是长期的也可以是短期的。建议在开始阶段,主要制定一些短期的计划。推荐采用以周为单元的计划安排法。计划的安排不宜过紧,也绝不能过宽。 另外,要用好每一块“边角余料”。时间与其它事物的最大区别在于它的一维性、流动性,这一秒过去,永世不再回头。有的同学觉得时间不够用。果真没有时间吗?看看我们自己吧,许多时间—— 锁定在食堂播放的电视剧中; 流逝在茶余饭后的闲聊中; 沉浸在不切实际的幻想中; 放飞在周末闲逛的潇洒中; 消逝在课间无聊的打闹中; 徜徉在网络空间的游戏中; 丢弃在穿戴涂抹的打扮中。 这些时间的“边角余料”,被大家当作废物顺手抛弃了,对照一下,你扔了几块?赫胥黎说:“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的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最偏私,给任何人的都不是二十四小时。”要知道,业余时间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 话说简单,坚持却难,但长期坚持就受益匪浅。例如,每天多用一分钟,你便可多背一个英语单词,三年多学一千多个!每天多用五分钟,你便可多读一首绝句或律诗,三年又是一千多首;每天多用十分钟,认真写好十个字,三年后至少为你的高考成绩增加十分;每天多用二十分钟,坚持读一篇好文章,一天可读六千字,三年多读六百五十七万字,那时何愁没有满腹经纶?说到底,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就是成绩,时间就是才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