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生活中每个人每天都会产生一定的当量,比如,一次性纸杯、餐巾纸、塑料保护膜、垃圾袋、矿泉水瓶、废旧电池等等,可怎么处理他们呢?我们先辈无不在尝试着减少垃圾,选择填埋、焚烧,不少农村选择随意倾倒,可随着城市化进程和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产生的垃圾也越来越多。 如何做好减少“垃圾围城”这种现象呢? 一、有句公益广告词叫“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作为城市居民中的一员,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改变不理性的消费观,努力从源头上做到废弃物(白色污染源、废旧电池等不可循环使用物件)的量减化,不做“垃圾围城”的始作俑者。养成二次利用等良好习惯,尽量减少“白色污染源”的使用。 二、把垃圾给消灭掉。通常选择填埋跟焚烧。 填埋自古以来都有,可是填埋虽操作简单,可以处理所有种类的垃圾。但占地面积大,同时存在严重的二次污染,例如垃圾渗出液会污染地下水及土壤,垃圾堆放产生的臭气严重影响场地周边的空气质量,另外,垃圾发酵产生的甲烷气体既是火灾及爆炸隐患,排放到大气中又会产生 温室效应。最关键的是填埋厂处理能力有限,服务期满后仍需投资建设新的填埋场,进一步占用土地资源。虽然是目前国内常见的垃圾处理方式,但是由于城市化进程以及道路等配套设施建设,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垃圾填埋终究限制着发展。 最好的选择就是垃圾焚烧,利用焚烧来减轻土地的占用,可这个方法却有个致命的缺陷,会产生有害气体“二恶英”。公众对垃圾焚烧的阻挠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虽然对垃圾进行焚烧处理减容、减量及无害化程度都很高,焚烧过程产生的热量用来发电可以实现垃圾的能源化,是一种较好的垃圾处理方法。因此,建立垃圾焚烧电站就成为目前相对较好的途径。不过,因为罪魁祸首“二恶英”,垃圾焚烧厂在建立的过程中,项目的决策、选址、运营以及污染状况被公共舆论广泛关注。而国内建立垃圾焚烧电厂主要以新型能源为发展方向,可垃圾焚烧的技术成本远远高于煤电成本,而且国内常采取的是垃圾混合焚烧。在此不细说。 因此,建立垃圾焚烧电站必须兼顾到污染、风向、人口密集度以及成本的多方面因素。同时,选址决策过程中,公开、透明,让更多的普通民众的参与进来,这样可以减轻不少阻力。 面对越来越多的垃圾,埋和烧之争将继续,看似是一个艰难的抉择。最终还是要立足于“以人为本”,保障生命的安全为先。本末倒置的现状,多头治理的困境和盘根错节利益考量,看似简单,却任道重远,也是当代人能不能给子孙后代留下更多土地的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