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公安机关发现非法集资有7种典型手法,请网民远离。”武汉城市留言板入驻单位武昌区、市经信委和市金融工作局“在线轮值”人员来到长江网与网民互动,金融局工作人员透露非法集资近年来的翻新手法。(本文转自防骗大数据:FPData)
网贷问题成为网民咨询和投诉热点,“总是看到一些公司跑路的新闻,如何识别非法集资?”“遇到非法集资怎么办?”对此,金融局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非法集资的手法花样翻新,公安机关在工作中主要发现有7个典型手法: 1、假冒民营银行的名义,谎称已获得或正在申办民营银行的牌照,发售原始股或吸收存款。 2、非融资性担保企业以开展担保业务为名非法集资,发售虚假理财产品,虚构借款方。 3、打着境外投资、高新科技开发旗号,假冒或虚构国际知名公司设网站,诱骗群众向指定账户汇入资金,然后关闭网站,携款逃匿。 4、以“养老”的旗号非法集资,主要有两个突出的形式:以投资养老公寓等为名,引诱老人“加盟投资”;举办养生讲座、免费体检等,引诱老人投资。 5、以高价回购收藏品为名非法集资,承诺约定时间后高价回购,引诱购买,然后携款潜逃。 6、互联网投资中介平台(P2P),虚构投资项目,以高息为诱饵,进行集资诈骗。 7、通过各种形式发布广告,以销售理财产品、基金产品等为载体,承诺高收益,募集资金。 “不要为高利所诱,天上不会掉馅饼。”武汉市金融工作局提醒市民,遇到跑路公司,要尽快向当地公安部门报案,通过立案侦查依法依规挽回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