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消协组织消费维权年主题是“守护安全 畅通消费”
中消协指出,“守护安全畅通消费”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依法履职,筑牢消费市场健康发展基础。二是找准痛点,满足消费升级安全新需求。三是打通堵点,畅通消费助力经济循环。 在一年一度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即将来临之际,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县消保委提醒广大市民要注意以下消费事项:
3.15 315
老年人电视、电话购物及旅游购物消费要多留意
随着电视、电话购物和旅游购物的兴起,许多中老年人也加入了网购和旅游购物的大军,时常遇到的情况有:一是因不熟悉购物流程,对货到付款的货物没有进行验收就支付了款项,等发现问题后无从查找链接,导致投诉主体不明确,无法及时维权。二是听信一些养生小广告的虚假宣传,花大价钱购买所谓的保健品,实则为一些普通食品。往往这些销售都是通过电话联系,销售单位都不在本地,导致维权不易。三是旅游购物中,购物点营销人员的宣传讲座后,往往购买很多保健类物品,其所购很多物品价高且华而不实,游客从外地返回后维权十分困难。为此,县市场监管局提醒并建议中老年朋友一定要擦亮眼睛,找正规的电视、网络平台和商场进行购物,及时验收货物,有消费纠纷时保留票据及时发起维权。 
315
“场外”交易安全无保障
消费者王某近期在淘宝沟物中,商家推荐其到朋友处购物。消费者通过手机号码添加了其为微信朋友,并通过微信进行了付款,进行场外交易。但消费者支付费用后,收款方迟迟不发货,为此,消费者到县市场监管局咨询。消费者不能提供基本的销售方的企业名称,收款人姓名、地址等信息,只知收款人是在广东,有微信转帐记录,使维权陷入僵局。场外交易消费者在维权时往往存在举证难、主体认定难、责任分担难等方面的困难,因此消费者应尽量避免进行场外交易。 
315
“盲盒”请勿盲目购买
盲盒消费,是指消费者不能提前得知具体产品款式的玩具盒子,只有打开才会知道自己抽到了什么。目前国内盲盒市场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经营者营销手段众多,各类营销手段促使很多消费者醉心于享受拆盲盒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与惊喜感,引发消费者冲动购买,助长了非理性消费行为。二是盲盒与普通商品相比,具有很强的信息不对称性,很容易被商家的夸大商品价值、虚构中奖概率、颜色款式不符等虚假宣传所误导。三是消费者拆开盲盒后,有的产品可能不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安全性指标,有的可能是假冒的山寨品或者有的是没有生产日期、质量合格证以及生产厂家的“三无”产品。为此,县市场监管局提醒广大消费者,要认识到盲盒具有不确定性的本质,认清并防范商家过度营销的套路,要结合自身经济能力、消费需求和兴趣爱好等理性消费,多一分理智和冷静,少一分盲目与冲动。同时,在购买盲盒时,要尽量选择信誉高、口碑好、售后服务完善的商家进行交易,并注意索要和留存发票等购物票据、经营者广告宣传信息等作为事后维权的凭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