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宁海女子淹死在金华中医院的水池 灯光昏暗石凳子太低没有护栏杆等安全隐患酿成这一悲剧 据4月9日浙江电视台1818黄金眼报道:3月30日凌晨,浙江宁波一魏姓女士,急匆匆从宁海赶往浙江金华中医院,给儿子签字手术。 没想到的是,因路况不熟,夜间灯光太暗等原因,她掉进了医院的花园水池。凌晨5点多被发现捞起来时,已经死亡。 年仅46岁的魏女士未曾跟儿子碰上面,就这样阴阳相隔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事发缘由 魏女士家人说,她儿子在金华上大学。3月29日晚11点多,她接到紧急电话,告知因急性阑尾炎已经住进了金华市中医院,医生说要马上手术,需要家人签字。 魏女士很着急,搁下电话后,顾不上已经是深夜,就叫了辆出租车,雨夜直奔金华中医院。 金华中医院的门诊部和住院楼直对面之间,有个小花园,花园中间有个水池。正确的走法是,门诊出来后右转,沿着长廊绕过水池,走到住院部。但魏女士不熟悉路况,没有这样走。 医院的监控显示,魏女士到达那里时,凌晨3点半左右。她从正大门进来,因第一次到该医院,不知道路怎么走,问了门诊那里的导医。导医顺手指了下对面的住院部,她就直走了,结果没有右拐沿着走廊走,而是直接往前走,从水池边那个矮石凳处掉进了池里。 魏女士家人说,那天雨很大,水池水面又比较高,灯光也很昏暗,水池的水平面看上去就像水泥地,结果就掉下去了。水池边有一排约20多公分高的矮石凳,但没有护栏杆,也不见警示牌。 家人推测:听说儿子要手术,她非常着急,又坐了几个小时的车,人不在状态,水池边没有护栏杆,加之晚上灯光很暗,结果就出事了。 笔者从金华中医院那边证实,事后魏女士之子没有动手术就出院了。 医院的说法 医院说,魏女士没有沿着医院顶部有遮雨棚的走廊走到住院大楼,当天是下雨的,冒雨走出走廊,进入医院的花园水池边。花园是给病人休息用的,花园的水池和周边的走廊,灯光是通明的,可以明显看出水池周边的细节。在她前面5分钟的时候,还有人从走廊走过。另外,水池边的警示牌也一直存在。 医院相关负责人说,监控显示,魏女士3点35分左右达到水池边,看到水池边的栏杆时,稍微停顿了下,再沿着矮石凳往西走,走了几步,左脚踩上了那个很低很低的矮石凳,再提起右脚,跨过矮石凳,掉进了水池。其实水池的水很浅,才1.05米,人站起来也就齐腰深。这个事发生在凌晨,周边无人发现她掉进水池,悲剧就这样发生了。 凌晨5点50分左右,保洁员发现情况后马上报警,并让保安和急诊科医生把人捞上来,但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 笔者从一段录音里发现,医院一位工作人员说魏女士“非正常人”。 前不久,笔者在金华中医院看到,水池周围都拉起了警戒线,水池里的水已经全部抽干,旁边立了个牌子,上面写着:池塘清淤,请注意安全,保持距离。 魏女士父亲说,早不清淤晚不清淤,恰恰在人死了后才拉起警戒线清淤,这说明医院其实也意识到,这里是存在安全隐患的。 几个质疑 护栏问题:医院认为,花园那里不是通道,而是供病人休息的地方。还说那里是公共场所,也有护栏。 魏女士家属认为,根据相关规定,室外公共场所的护栏高度,一般都要求在1.0米左右,但该水池边的石凳子高度不足30公分,明显过低。 灯光问题:院方称,走廊有指示灯,花园还有景观灯,因考虑到住院病人休息,景观灯不可能弄得很亮,但足以看清楚水池周边的细节。 家属称,溺亡事件发生后,他们曾连续两个晚上,就出事时那个时间点来到那里发现,水池边的灯光非常暗,很难清楚辨识那里是水池,还是水泥路面。 附视频: 事故问题:院方说这个水池1958年就修建的,60多年来,从没发生过这类事件。 家属认为,从没发生,并不意味着永远不会发生。今天,魏女士用一条生命的代价,揭开了医院存在的这些安全隐患的盖子,同时也给医院敲响了安全警钟。 魏女士父亲表示,安全无小事,完善无止境,诸如石凳子太低,标识不明显,灯光太暗等问题,都说明这个水池边存在安全隐患,是有待完善的,恳请院方对死者家属有一个交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