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波的1月份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气温低、气候干燥,受冷空气、寒潮侵袭后,气温可出现骤降,市民主要以室内活动为主,这期间应注意呼吸道传染病、一氧化碳中毒等预防。
做好双节期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
权威预测浙江省内元旦前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数将位于高位平台,2023年元旦和春节将至,人员流动和聚集现象明显增加。为防控疫情输入和传播风险,确保健康出行,安全过节,提出以下倡议。
建议居家治疗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尽量不要外出探亲、旅游。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人员要履行个人防护责任,主动开展健康监测和抗原检测,未排除感染风险前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前往人群聚集场所。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严重基础病患者等重症高风险人群应尽量避免出行。
返乡人员做好健康监测,减少聚集性活动。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后,做好个人防护,及时开展抗原检测。
做好个人防护,引导公众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咳嗽、打喷嚏时注意遮挡,保持社交距离。室内常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加快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各地落实各项服务措施,加大老年人疫苗接种和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推进力度。
加强旅游景区和公共场馆疫情防控,旅游景区和公共场馆实施限量、预约、错峰等措施,接待游客量不超过最大承载量。疫情高峰时,暂停密闭场所娱乐活动,指导景区完善应急预案。
严格控制聚集性活动。结合当地疫情实际,按照非必要不举办的原则,严控庙会、大型文艺演出、展销等活动。减少农村集市规模和频次,控制人流量,落实通风消毒等防护措施。尽量不举办大规模家庭聚集性活动。
注意用气安全,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又称煤气中毒)是指人吸入过量一氧化碳后产生中毒现象,市民一氧化碳中毒的早期表现主要是:剧烈头痛、头晕、心慌、面部潮红、口唇呈现樱桃红色、全身乏力、恶心、呕吐、嗜睡、意识模糊、视物不清、感觉迟钝、幻觉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大小便失禁、危及生命。
●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与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接触时间长短、患者健康情况有关。目前本市气候处在冬季寒冷季节,许多人在室内使用燃气式热水器洗澡,一旦发生气道堵塞,加上门窗关闭,极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
●这一季节市民应注意用气安全,室内保持定期开窗通风,定期检查煤气有无泄漏。如一旦出现类似一氧化碳中毒症状者,应及时关闭煤气、打开门窗,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至通风处,松开衣领后及时送医院抢救治疗。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要做到以下几点:
★市民夜晚睡觉前要将取暖煤炉的煤炭烧尽,不要闷盖,煤炉要安装烟筒。
★燃气热水器或煤气、燃煤、燃油设备等不应放置于家人居住的房间或通风不良处,宜经常保持室内良好通风状况。
★自动点火的煤气具在连续未点燃时,应稍等片刻,让已流出的煤气放散后再点火,注意检查连接煤气具的橡皮管是否松脱、老化、破裂、虫咬。
★不要躺在门窗紧闭、开着空调的汽车内睡觉,空调车在停驶时开空调切不可将车窗全部关闭。
来源:宁波疾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