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启动10年,宁波癌症患者早诊率达84.2% 早癌筛查,可以救你一命
4月15日至21日是第29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记者从挂靠在宁波市第二医院的宁波市肿瘤防治临床指导中心了解到,我市自2013年启动国家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以来,已完成10轮筛查任务,共完成肺癌、肝癌、乳腺癌、上消化道癌和结直肠癌5大癌症的风险评估14.7万余人,评估出的高危人群临床筛查5.8万余例,其中早诊率达到84.2%。
早诊率达到84.2%,这意味着八成以上的癌症患者被遏制在早癌阶段。“早癌筛查,可以救你一命!”宁波市抗癌协会副秘书长、宁波市肿瘤防治临床指导中心办公室副主任高宇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肝癌高危患者查出了乳腺癌
“幸亏参加了社区组织的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没想到真被查出了癌症!”采访中,到宁波市第二医院复查的任阿婆告诉记者。
任阿婆今年72岁,一年前,她参加了社区组织的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评估结果显示她是肝癌、乳腺癌两个病种的高危人群。到宁波市第二医院进行临床筛查时,任阿婆说她只想筛查肝癌,不想筛查乳腺癌,因为乳腺既不痒也不痛,不可能有什么病。防癌筛查门诊的何医生见状劝说任阿婆,建议她为了让家人放心,不妨一并加以筛查。让人意外的是,最终的筛查结果显示任阿婆患了乳腺癌。
很快,任阿婆接受了手术治疗,动手术的医生告诉她:“还好,再晚一些时间,很可能就不会是一期了。”任阿婆庆幸自己当时听从了防癌筛查门诊何医生的建议。
家住东钱湖镇的甘女士同样庆幸不已,去年她在钱湖医院参加了城市癌症早诊早治筛查项目,评估为肺癌高危后进行了临床筛查,发现肺部异常,经手术治疗后确诊为早期腺癌。“感谢这样的好政策,让我能及早发现癌症,及时治疗捡回一命!”甘女士发自内心地表示感谢。
她是家里第四个肺癌患者
“肺部结节,虽然只有7毫米,但是密度高,怀疑是肺癌,需马上手术。”4月7日上午,在宁波市第二医院胸外科二病区主任沈海波门诊,37岁的张女士不由心一沉。这几年,她家里几乎就没有停歇过,先是爷爷接受肺癌手术,接着父亲、母亲接连被查出肺癌,并先后接受了手术治疗,可她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年纪轻轻居然也被查出肺癌。
采访中,沈海波介绍,在临床中确实发现癌症呈家族性聚集的趋势。在某些家族中,有一人患癌症,其他成员可能同样患癌症,既可能同时发生,也可能先后出现,患癌部位有相同,也有不同。成员不限于夫妻关系,更涵盖父子、兄弟姐妹等。尽管没有明确统计数据,但临床上不乏此类病例。就在几年前,沈海波就先后收治过三兄弟、一弟媳,一家四口同患肺癌。媒体上也常有报道,比如一家四口陆续患癌,其中两人患胃癌;也有报道称夫妻同患肝癌;更有姐妹、母女同患乳腺癌等。
沈海波分析认为,出现“家族癌”的原因主要有生活方式、环境、遗传等因素。
癌症呈家族化的同时,还呈现年轻化趋势。沈海波在每年的门诊中都会收治五六例年仅20多岁的肺癌患者,而他收治过的最年轻的化疗患者年仅18岁。
沈海波提醒广大市民,癌症防治的关键是早诊早治,如果能在癌变之前或早期发现癌症,多数癌症早期治愈率可达九成以上。
宁波人健康意识两极分化
“这几年,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观念正在不断深入,市民早诊早治意识也在不断增强。”沈海波说。
4月7日上午是沈海波专家门诊时间。从早上8点一直坐诊到下午1点多,他接诊了80多名患者,这些患者都是来看肺部结节的。
其中,大部分患者的肺结节是很小的。他提醒广大市民,被检查出肺部结节,不必过于紧张,更不要将肺部结节与肺癌画等号。
目前研究表明,肺结节的检出率为39.1%,就是说很多人都有肺结节,96.4%的肺结节都是良性结节。肺结节的检出率之所以居高不下,有一个主要的原因是科技进步了,影像检查设备发现的病灶越来越小,同时,医生诊断能力也提高了,特别是人工智能辅助软件的推出,发现了以往单纯依靠人眼不易发现的肺部结节。
“但也决不能掉以轻心!”让沈医生忧虑和遗憾的是,还有相当多的市民健康意识不强,一旦发病,一检查,已是癌症晚期,连动手术的机会也没有,“这样的病例,每年都会碰到,实在是太可惜了”。
来源:宁波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