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客服电话:0574-65520000
搜索
查看: 2683|回复: 2

发掘自身资源潜力 走出特色发展之路(宁海)

[复制链接]

9

主题

112

帖子

605

积分

Lv.3 平民

Rank: 3Rank: 3

积分
605
在线时间
4 小时
发表于 2011-6-15 23: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浙江
新农村建设必将使我国农村社会的各个方面发生全面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意味的是农业、农村、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最直接的如农村的村容村貌更加美化,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大幅度的提高。社会相当多的人理解新农村建设全部内容就是通过建设,使农业、农村、农民发生变化,期待的也是通过建设带给农民生活上的改善。新农村建设到底会给农村带来什么变化,如何推动积极的变化?另外,在新农村建设的大潮中农民生活内容里有没有不需要变或不可能变的东西?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深入农村进行调查。在调查中,我们抓住几个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方面,并通过这几个方面,看到农村哪些正在发生变化,哪些没有变,试图分析其中变与不变的道理。
    2006年的8月下旬,我们到宁海县深甽镇柘坑戴村进行了调研。柘坑戴村在2000年被宁波市列为市级“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创建村”,各级政府对该村建设非常重视,政府和社会有关机构对村的建设提供了不少的帮助,近几年建设取得了不少成绩,与周边其他村相比,该村在新农村建设上先走了一步。我们的调研主要是反映柘坑戴村在建设新农村示范村中的一些真实情况,其次是要探询新农村建设相关机制构建中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一、柘坑戴村映象
     柘坑戴村位于宁海西北角,全村现有村民190户,682人,外来暂住人口21人,外出务工人员有380人。耕地525亩,山林4027亩,山地种植茶叶、花卉、毛竹等经济作物,耕地以种植水稻为主,种出来的水稻主要供自家人消费,基本上不对外销售。2005年,人均纯收入9500元,年人均支出5000元。
     透过数字,看到柘坑戴村的不变与变化。不变的是这里的自然环境与自然生产条件,变化的是这里的生产方式与收入。所有看到这些变化的人都应高兴。进入我们这些来自城里人视野中的下面一些映象,并与我们头脑中农村的形象相比,我们理解了农村某些因素的不变所具有的意义,看到农民也在享受现代生活方式的便利,我们也明白了农村变化的价值。
  一条乡级公路把我们带入村里,走进村头,感觉整个村子非常宁静,没有城市的喧嚣、嘈杂,在周围山上茂密的树林衬托下,更显寂静、恬然。难得见到的村民非常悠闲地干着农活,或与其他村民聊天,在他们的眼里,看不到生存的严峻与压力。
    从2001年开始,村里按规划分期实行了旧村改造,到目前为止,已拆迁旧房153户,有135户住进了新房子,村民住房条件大大改善。由于村里对建房统一规划、统一设计,所建住房外观大方,颇显高贵气,住房之间井然有序。村里投资建成进山道路,硬化村内道路4500平方米,完成塘头片和下家畈共639米长的排水渠改造,完成绿化4600平方米,自来水、地下排污设施也基本完成,同时结合旧村改造进行环境整治,村容村貌整洁美丽。
    推开虚掩的大门,走进村民家里,惊奇的是家里并没有人,家里没人也不用锁门,足见民风淳朴,村里治安良好。走进多数村民家里,看到基本上住得很宽敞,城里人有的家用电器基本也都具有,由于人住的房子与饲养家畜的用房隔开,瓶装煤气代替柴火做饭,家里看起来也很整洁。普遍使用太阳能,解决村民冬天洗澡问题。家里人有的外出务工,有的去城里陪小孩读书,平时住的人较少,不够热闹。
二、柘坑戴人与新农村建设
     近年来,柘坑戴人大力发展山区特色经济,着力提高村民收入,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改造村庄面貌,改善生存环境,提升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
     以增强村级经济为关键,着力优化村级班子。几年来通过返租倒包土地、村民共同参与开发的形式,发展800亩茶叶基地和250 亩花木基地,给村级集体经济注入全新的活力,村集体经济收入五年来增长了20倍。村党支部、村委会、村经济合作社的换届选举工作中,民主化程度得到提高,每一届班子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认真做好“三公开四民主”工作,坚持民主管理,凡重大问题均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认真执行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制度,坚持每月一次村民代表对村务、财务审查制度;工程项目不管大小均实行招投标制度,资金划拨严格按合同和工程进度分期结付。
    以推进示范村建设为目标,创建一流人居环境。按照“规划优先,村民共建”原则,实施“四大工程”。自被列入市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村起,村里就聘请专家制订了全村区域旧村改造总体规划,以规划指导全村建设,到目前为止,全村有近80%的村民住进新房。实施环境美化工程,对建成区内所有道路实现硬化、绿化、亮化、洁化,实现每天保洁,道路形成二纵十二横、规划一大环,拓宽路面,做到每家每户门前可通车。实施全村环境整治工程,把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村庄品位,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抓。
    以引导村民致富为目标,帮助村民提高经济收入。村三委会对农户个人致富加大服务力度,首先,根据本地竹资源丰富的特点,到浙江安吉引进竹制品加工生产线,创办竹制品加工厂,有力地促进了增收;积极引导村民走出山村,通过各类培训帮助村民参与到第二、三产业,几年来全村外出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例已达45%,他们从事模具工、厨师、运输工等工作,务工收入占家庭收入比例不断提高,在某些家庭成为主要经济来源。引导村民发展种植、养殖业,聘请专家为村民进行技术辅导。
    以文化建设为先导,全面提升村民素质。建设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等,搞好群众性文化建设。通过宣传教育,引导群众转变观念,崇尚科学,倡导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移风易俗、婚事新办、计划生育、保护环境等社会新风。建有线广播、宣传橱窗,办业余党校,对党员群众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农技知识法律知识教育。发挥老年协会、计划生育协会等群众性组织的作用,为村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总之,柘坑戴人把新农村建设当做一项治穷富民的工程,提高生活质量的工程。
三、村级经济新的增长点

  中国的改革始于农村,但二十多年后,农村与城市之间发展的差距非但没有缩小,反而更加扩大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主要的内容是寻找农村经济增长点,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在调查中,我们听到的一个最一致的看法是,没有经济的发展,新农村的建设就是一句空话,因为只有经济发展了,村民的思想觉悟、生活方式、村容村貌等才会有实质性的提高或改变。寻找柘坑戴村新农村建设取得成绩新的经济推动力,成为调查主要方面。
  (一)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经济
  古树湍溪、桥畔人家、青山绿水所构成的柘坑戴村,是一幅极具诗意的水墨画,一处极富地方特色的山村,“八山一水半分田,还有半分是家园”,是对该村最好的概括。据我们考察,该村比起单纯靠粮食生产为主的平原地区农民的生活状况要好很多,因为村委会就是立足“八分山”这个资源的优势,大力开发在市场上有资源优势、能获得最大边际收益的特色经济,带领村民走上致富的道路。
  种植业一直是农民增收的基础性来源,是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性产业的基本价值所在。积极发展品种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柘坑戴村正是充分利用了茶叶、毛竹、花木等丰富的山区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据调查,多年来通过返租倒包土地、村民共同开发的形式,筹集资金200余万元,相继开发石榴地200亩,花木基地250亩,名茶基地800亩,竹山885亩,竹笋基地200亩。其中一些特色农产品,如茶叶基地出产的望海茶已成为全县名茶的龙头品牌,多次在全国名优茶评比中获奖。还有羊尾笋、红酱芋艿等经包装上市后,销路看好。同时,该村按照工业思路抓农业,积极实施“公司+农户”产销一体化生产经营模式,成立了村级花木公司。公司与农户直接挂钩,每年由公司专门组织收购农民承包地的产品。据了解,农民每年从中平均可获收入3000元,对于一些承包面积较大的村民而言,每年可创收近万元,从而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村民人均年收入也由过去的不到2000元提高到现在的9500元,由此大大改善了生活质量。至2005年底,柘坑戴村通过发展特色种植业,直接为村集体创利20余万元,为村级经济注入了全新的活力。此外,柘坑戴村依托本地地理和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调整、优化畜牧业为突破口,引导农民大力发展了一批畜牧养殖基地。1996年该村投资创办了梅花鹿养殖场,成为宁海县首家梅花鹿养殖基地。这里阳光充足、空气清新,再加上丰富的饲料和科学的喂养,使经济效益一年胜过一年。
  现在,村民对参与产业化经营和接受相关技能培训的期待也空前高涨。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有50.2%的村民参加了种养合作社,目前,仍有很多农户表示愿意加入进来。在问及如何发展现代农业时,有20.4%的村民认为应该大力开发该地的优势资源,多开发些别的地方没有的产品;有30.1%的村民认为应该有自己的经营实体;有34.8%的村民认为应该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有35.4%的村民认为应该多学习一些必备的现代知识、信息和技能。由此可见,在发展现代农业上,柘坑戴村的村民们普遍具有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学习意识,从而促进了观念的转变,也促进了该村具有现代农业性质的特色经济的不断发展。
  (二)招商引资,积极建设工业强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要使广大农民真正富裕起来,如何富裕?如果单靠财政的转移支付,单靠社会扶贫是很难真正富裕起来的。因为财政支付和社会扶贫的能力毕竟有限,并且倘若单靠社会扶贫,也只会越扶越贫,类似的教训以往已多次发生。所以,要真正走上富裕之路,主要靠自力更生,靠各类非农产业的蓬勃发展。
  “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发展农村工业,是我国新农村走向富裕之路,也是符合农村工业化和市场化的发展要求的。近几年来,柘坑戴村充分利用各级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大力招商引资,建设村工业集中点,发展村级工业。目前,村干部创办的企业有2家,此外,还有3家外来企业落户。同时,该村实行“村企结对”,即企业提供建设资金、村提供劳动力的形式,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盘活了村集体闲置房,也为这些外来企业融入该村提供了契机。另外,由于柘坑戴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因此这些企业每年可返回7%的税,被充实进村集体经济中,成为村集体的又一收入来源。
  近几年来,柘坑戴村通过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多种经营,大大拓宽了农民的就业领域,增加了农民的就业机会,也发展了个体私营经济,增加了村民和村集体的收入。
  柘坑戴村经济发展启示:
  1.从实际出发,走有地方特色的发展道路
  拥有丰富的物产资源是柘坑戴村的优势,只要充分开发利用这些资源,从本地实际出发,劣势也可以成为优势。过去,山林被认为是穷的根源,而在今天的市场经济中,柘坑戴人通过对山林的合理利用,将其变成了致富的优势。由此可见,发展的思路决定发展的前途。在规划新农村建设的宏图上,农村不能盲目模仿城市,必须立足本地区资源的优势,充分发掘自身潜力,只有如此,才能在市场经济中获得更多的机遇,这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途径。
  2.以市场化手段致富,发展现代生态农业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要把农民增收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学会运用市场化手段来致富,让农民自觉地适应市场规律。这在市场经济盛衰无定、转瞬即变的情景下,显得尤为重要。柘坑戴村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着力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走农业产业化道路。茶叶是柘坑戴村的支柱产业之一,该村已形成茶叶的种植、加工、销售等一整套环节,打破了过去分散的个体生产方式,不断地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打响了望海茶的品牌。因此,产业结构调整是新农村建设的生命线。
  3.以工促农,村企联动共建新农村
  谚语云: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新农村建设也是如此,必须要借助外力。据了解,柘坑戴村以“村企结对”作为建设新农村的载体,与一些规模企业结成帮扶共建对子,有效地解决了村民生活困难,改善了村民环境。根据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需要,各企业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积极提供援助,不定期地赞助一定的帮扶资金,以进一步加快村庄环境整治、农村教育卫生和基础设施等各项公益事业发展,使农民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2006年,该村又与宁海利铭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结成对子,据了解,该公司已向村党委资助10万元。总之,新农村建设离不开社会各方的支持和帮助。
四、创业致富领头人的作用
  市场经济的一大成就是在经济领域涌现出一批创业致富的领头人,他们捕捉市场信息能力强,决策果断,胆魄非凡,具有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活动能力、开拓市场能力强,意志力坚强,他们活跃一方经济,带动一些人发家致富。柘坑戴人中也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努力开拓,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领头人。
  创业致富带头人的作用,并不是简单地将自己在某一领域比如养殖、种植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向其他村民介绍、推广,使村民依照同样的模式生产经营。虽然经常有报道说某一个村子里,先是一个村民在种植、养殖等方面取得了成功,走向了致富的道路,接着通过成功经验的介绍推广,带动村里甚至邻近其他村子村民发家致富的事迹,但是这种模式在应用上并不具有普遍意义,它的成功必须以市场足够大为前提。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当产品供应少于市场需求时,这种产品的价格会升高,市场才有保证,生产者也能获得很高的利润;但当大家群起而效仿,而市场需求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必然出现供大于求,产品价格下降,销售也成了问题,最终使投资者蒙受损失。柘坑戴村在发挥创业致富带头人作用上,并不推广这一模式。根据村党支部一位姓胡的副书记介绍,他们不赞成看到某种经营有经济效益而一窝蜂上的行为,认为这会导致市场供需失衡,最终损害农民的利益。他们更加强调的是通过鼓励有能力的村民开办企业,吸引村里面的剩余劳动力进入企业就业,实现农民增收的目的。柘坑戴村最为典型的致富带头人,是前任和现任的两位支书,他们在村里开办了竹制品加工厂、彩印包装厂以及高压锅硅胶圈厂,吸引了本村40多人进厂工作。
  这种通过开办企业、实现先富带动后富的模式,具有很强的优势:
  1.能有效解决村里一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虽然柘坑戴村的很大一部分年轻人都在外打工,村里常住居民以中老年为主,但是村里40岁至50岁的壮年劳动力还是有很多的。这些人平时只是在田地里从事一些有限的农业劳动,闲余时间很多,基本上算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竹制品加工厂等企业对工人技术要求不是很高,可以创造更多的适合村民的就业机会,解决村里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工作问题。
  2.能较大幅度地提高村民的收入
  柘坑戴村村民中除了外出打工的人以及茶叶等主要经济作物承包户有着相对较高的收入外,其余很多村民特别是中老年村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自家承包的毛竹林,而水稻等粮食作物一般都只是自给自足。在走访过程中,有位50多岁的村民告诉我们,他现在的收入主要靠卖点毛竹以及偶尔在村里或附近打打小工,其中毛竹收入每年大概有五六千,多于打工收入。而在两位支书办的工厂工作的村民一般每月有一千两三百元的收入,再加上毛竹的收入,每年的收入相对来说还是挺高的。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能扩大工厂的规模或者多办几家别的工厂,吸收更多的村民进去打工,那就会有更多的村民富起来。
  3.能有效地保证村民收入的稳定性
  由于开办企业的人相对于普通村民来说,具有更强的管理能力和经营意识,有一定的销售渠道,而且规模化的企业有更强的抵御风险的能力,因此能有效保证企业打工村民的收入稳定性。相对来说,村民单枪匹马进行生产销售或者简单模仿某些人的成功经验进行经营活动,所承担的风险更大,也更难以控制,前者的风险在于能力、资金等方面的限制以及市场的问题,后者主要在于市场不能保证。这两种情况都会影响村民收入的稳定性。
  柘坑戴村所坚持的这种先富带后富的模式无疑是正确的,两位创业致富带头人所开办的企业给村里一部分人带来了切实的利益,提高了他们的收入。而且两位致富领头人作为村里的前任及现任村支书,对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特别是现任村支书竺兆英,自她上任以来,带领柘坑戴村相继开发了800亩茶叶基地,250亩花木基地,200亩笋竹两用基地以及一批畜牧养殖基地,使这个贫困的小山村在短短的十年之中转变成了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45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9500元的小康示范村。
  
下载宁海在线客户端

61

主题

1317

帖子

7810

积分

Lv.14 五品知州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7810
在线时间
599 小时
发表于 2011-8-29 13: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soso_e18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8

帖子

152

积分

Lv.1 婴儿

Rank: 1

积分
152
在线时间
18 小时
发表于 2011-11-22 11:29:2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纯支持~~~~~~~~~~~~帮顶






[url=http://manseenb.tmall.com]mansee时尚男装旗舰店大力度2-5折给力包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客户端|浙公网安备案 33022602000116|宁海在线 ( 浙B2-20200368

关于我们|电话:0574-65520000 ,GMT+8, 2024-11-22 07:14 , Processed in 0.077891 second(s), 21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0-2015 NHZJ Inc.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819844444  邮箱:admin@nhzj.com
 未成年人保护服务电话:13819844444  邮箱:admin@nhzj.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