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播到腾讯微博
新华社报道,今年4月起,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民政局开始在全市范围内核查低保人员家庭经济状况信息,对于不符合低保条件的“骗保者”进行清理。发现一对低保户夫妻名下拥有六处房产,404名低保户拥有二套房。漫画/勾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最富低保户”吕某目前的住所。新华社发 包头市“最富低保户”名下六套房 包头市民政局核查全市低保人员家庭经济状况;一个区内8200多名低保户中404人有两套房 据新华社 今年4月起,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民政局开始在全市范围内,核查低保人员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清理不符合低保条件的“骗保者”。核查过程中,大量“潜伏”在低保队伍中的“富裕户”浮出水面,其中一对低保户夫妻,名下拥有六处房产。该住户所在居委会主任称,了解其家庭情况,但不知其房产状况。当地民政部门对其做停保处理,正在研究是否追缴之前发放的低保金。
内蒙古包头惊现“最富低保户”坐拥6处房产
一个区404名低保户有两套房 “这次对包头市所有低保对象的核查比对,目前已比对3万多人,还有3万人待查。”包头市民政局社会救助科副科长郝瑞东介绍,核查比对工作结果令人冒冷汗。 “仅石拐区8200多名低保户中,我们就查出404人拥有二套住房,估计还有‘漏网之鱼’。”他说。 包头市石拐区民政局副局长王建军用“费力不讨好”形容最近的工作。他说,核实低保对象个人信息需多部门配合,信息比对系统还没全面铺开,大量信息都需要手工核对,工作量非常大。在查出大量“骗保者”后,舆论让他们倍感压力。 包头市民政局社会救助科科长郄仁说,由于城乡居民财产核对平台尚未建立,核查家庭财产,家庭收入情况只能靠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信函索证等传统方式进行。虽然包头市近年来实行了“一个大厅,联审联批”的申报制度,但仍无法避免“骗保者”混入低保人群中。 六套房低保户“潜伏”三年 石拐区居民吕某夫妻均有重病在身,不能工作。2008年下半年,吕某向石拐区民政局申请享受低保。简单核实吕某的家庭情况后,民政部门按月为吕某夫妇及他们正在上大学的儿子发放低保金。 核查中,民政局人员在房产部门发现:吕某及妻子名下,竟有6处房产,包括3处柜台、1个底店和2套商品房,总面积逾300平方米。 “他家的情况我们都比较了解,但没想到他们名下有这么多房产。”吕某所在居委会主任高换娥回忆说,吕某申请低保时,居委会和民政局人员都入户调查过,看到厚厚的诊断书和他家的生活条件后,觉得吕某一家应享受低保政策,因此低保金很快就批了下来。 吕家的邻居王金罗说,他与吕某20多年邻居,时至今日,也不知道他的邻居是包头“最富”的低保户。 吕某承认,他确实隐瞒了个人的财产信息,但他辩称,有5套房子是他父母的财产,妻子名下的一套住宅,则是他做生意的妹夫为防生意失败破产留下的“后路”。 “老人本想以我儿子的名义购买这些房产,但他当时太小,还没身份证,就只好写在我们夫妻名下。”吕某说。 包头市石拐区民政部门表示,民政部门没有执法权,对吕某暂作停保处理,至于是否追缴之前发放的低保金,要经相关部门研究后做决定。 ■ 说法 须监控低保户“车房”财产 “该享受低保的人费尽周折上不了低保,媒体却屡屡曝光开奔驰拿低保的案例,得深刻反思这个问题。”内蒙古社科院首席研究员潘照东说,低保等社会保障政策是对“最少受益者”的眷顾,当然这种“倾斜”是责任政府的理所应当,如果这个政策让本不该受益的人占有,则有失公平。 潘照东认为,骗保现象频现,说明某些人诚信道德有问题,同时表明政府监管部门失职。民政部门对低保认定和复核程序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关于低保的申领与审核,需经居委会、街道乡镇、区县等多重审核,街道办事处等部门对于他们的生活状态应当十分清楚,居民隐性收入或许难以掌握,但车辆、房产等大宗显性财产只要到相关部门调阅,都会十分清晰。 内蒙古慧聪律师事务所律师张献华认为,只要监管者切实履行好职责,基层工作人员需要大量的走村入户调查,会大大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要让“骗保者”及失职者承担相应责任,才能从根本上起到威慑作用。此外,相关部门还要加紧完善低保制度,核实的信息比对系统建设仍需提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