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一提到老师,骂的人比较多,而且很多人在骂,却并不真正了解状况。 现在一般的学校,每天放学的时间是四点左右,但你五点到学校去看看,教室里有没有人?有没有老师在补,其中包括部分学生课文没背出,作业没完成,被留下的。这是出于对培养学生责任心的需要,让他明白,该完成的,必须完成。老师默默地守在教室里,直到最后一个学生背出完成,然后拖着疲倦的身子回到家里,有不少老师还要为家人烧饭,洗衣,照顾家中年幼的孩子。而这种付出,你可曾看到过?在同样的时间里,有部分家长因为等得不耐烦,就会有学校门口说着老师的不是,说她为什么还不放!不仅如此,在社会上,有谁看得起老师这个行业过了?你看宁海论坛所有关于老师的贴子,哪个不是在骂,又有多少人公平公正地为老师说过一句话?还有一点,大家或许不知道,如果一个孩子被老师留下了,如果孩子在回家途中有什么意外,那么这位老师是有连带责任的,甚至全部责任,这一点,几乎所有做老师的,都知道。每次开会,校领导都会提及,但还是有老师把学生留下来补。为什么呢?因为老师知道,有些孩子现在不管,将来更加没法管了。老师是一个良心职业,对于学生的感情,没有做过老师的,不会明白。因为你不曾感受过,有一天,街上遇到以前的学生叫你老师,老师的心里是多么激动的一件事,看到自己的学生有出息,老师又是多么自豪的一件事。所以,大多数老师心里都明白,“无愧于心”是教师赖以存在的根本。关于送礼和家教,大家理解的几点,我发表一下个人观点: 一、送礼 送礼的情况在城关是比较普遍的。每个人都有虚荣心,教师的虚荣心或许会更严重一些,更加期待获得家长的认可与尊重。当收到家长送来的礼的时候,心里会涌动一份欣喜。与此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担忧。因为收礼毕竟是不好的行为,更何况有些家长还会送超市卡之类的比较值钱的东西,收了更是感觉犯了罪。作为老师来讲,其实是不太希望这样收礼的,至少我们在谈论这一话题的时候,不少老师对这一现象也是相当无奈。有时候,坚持不收,家长还以为这个老师怎么回事?在收礼成风的时代,这一正常现象却显得那么不正常,从而惹来非议。收了呢,就得对这个孩子多些关注。比如平时成绩几分,学习态度有什么变化等等,然而这种关注,并不会影响到其他的孩子,更不像有些人想的那样,只关注那些送过礼的,没送过礼的,就不管不问了。你说有哪个老师不希望自己的班级成绩领先呢?哪个老师不是倾己所有,使出浑身解术,教给学生的,他能掌握多少是多少。 送礼,错在教师,错在家长。但也可以说成错不在教师,错不在家长。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写照。家长因为种种担忧,种种误解而选择送礼,认为只有送了礼,我的孩子才能受到公平对待,或者优越对待。而教师则因环境压力(周围老师都收了,你不收。在鄙视你的同事吗?怎么混下去?)、家长压力(我送你礼都不收,怎么,瞧不起我?还是我的孩子真没得救了?)、自己压力(虚荣心的作祟,都想被人尊重撒!)而收礼。(其实真正去调查,也会发现有不少老师是不收礼的。)所以,将收礼腐败这个屎盆子只往老师头上扣,难免有些冤枉。客观地讲,家长如果能选择不送礼,教师的心里反而轻松了。相反,送了礼,您的孩子也未必就能得到更好的指导。因为像老师上课,叫学生回答问题,尽管会关注到整体,但还是会更多地让那些举手发言积极的孩子来回答问题,会让那些办事更可靠的孩子来担任班里重要角色。你说老师的记忆力也不可能好到在上课的时候,一边要关注课堂,一边要注意课的流程,还要关注谁送过礼了,谁没送过礼。这种技术,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老师,应该是不具备的。大多数教师是有职业良知的。(关于收礼,不可以排除个别教师,拿人的,却弄得理所当然,就更过头了。) 二、家教 关于家教,确切地讲叫“有偿家教”,在宁海、慈溪、奉化、象山都比较多。关于家教,也确实有个别教师,为了挣更多的钱,而打电话给家长,让孩子来补课,家长迫于无奈,敢怒而不敢言,毕竟孩子还在你的班里。也有家长向教育局进行了投诉,或者叫“告”,老师也受到相应处罚。这样被处理的老师在宁海我听到过几起。但大多数的情况是,家长把孩子带到老师家里,希望老师帮忙带,有偿的。 有人说家教的老师就是平时上课少教一点,甚至不教,到家教的时间里再教给那些托给老师的学生。让被托的学生成绩好点,不托的成绩差点。这其实是说不通的,大家试想一下,有哪个老师希望自己班的成绩,比其他班差的。那她把知识藏起来,不正好让自己丢脸了吗? 有不少人认为,家教后的学生成绩一定会比不家教好。 这其实也是不一定的。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差异,对成绩的影响最大。家教,说白了,就是帮助学生把当天、本周学过的知识,加以巩固。对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难题加以指导分析,教师在当时承担的是一个家长的角色。如果说家长能够抽出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陪伴一下孩子,(这个陪伴不一定要辅导,只是传达一种信息:就是爸妈对你的学习很关心。)或者陪他一起看会儿书,你看你的,他看他的。家里有这样一种书香氛围,比家教要有用得多。 所以,对于家教,我个人是持反对意见的,因为孩子一整天在校内学习,晚上还要到老师那儿学习,对于其身心的发展是不利的。而托家教的家长也要擦亮眼睛,看清楚自己所托付的老师是否负责。别让自己的钱花得那么冤枉。 最后,教师的工作,有很多时间都在生气,气伤肝。这点,大家都知道,也有不少教师死于肝癌。但遇到调皮的学生,遇到作业不做的学生,气,自然也是免不了的。再加之,现在的社会,独生子女偏多,溺爱早已是普遍现象了,自己的孩子,把人家打了,还沾沾自喜。对于教育,不少家长认为,就是学校的事。其实,真正明白教育的人都知道,光靠老师是不行的。一个人往往具有多面性,在学校一个样,在家里又一个样,关键就在于学校的老师和家里的父母。因此,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也存在片面性,在处理一些问题上,也会有些无力,比如布置了作业,教师一般会在家校联系本上叫学生抄下来,或者以短信形式提醒家长,希望在家时,家长可以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孩子把作业完成后,再让家长签上名。这样以确保孩子及时完成作业。然而,很多老师遇到的现状就是,家长的字签了,可学生的作业并没有做好,甚至只字未动。于是,有些教师就会给家长打电话,火气大点的,就会指责家长。家长客气的,就会说:“我文化水平也不高的,根本不会教。”事实上,各个题目或许你是不会辅导,但作业有没有完成,一翻就知道了。每次作业做到第几页,抄哪些地方,在作业中都会注明的。家长不客气的,就会跟老师吵起来了。 教师,其实也是普通人,在一个房价一万三四的县城里待着,生活的压力也是可想而知的,对于老师一年的收入,不能说少,但也绝不算多。宁海奉化象山普通老师五万多,六万不到。其实,老师跟大家一样,都是在这个社会中苦哈哈地熬着的人。引用曹植的话——“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老师们,做好自己,重新唤起人们对这份职业的信心,给后来者以希望。家长们,多份理解,多点支持。孩子是你的,一生跟着你。老师会来说你,甚至骂你,那是在为你孩子的未来担忧,在为你整个家庭的盛衰担忧。 说了这么多,总结起来,还是那句话:相互之间多些理解与尊重,很多问题都可迎刃而解!说实话,这段时间,看到那么多骂老师的贴子,我感到心寒,感觉自己的付出,不但没有回报,换来的反而是谩骂,侮辱。也有想走出这个行业的想法,但心里还是比较喜欢教师这个职业的,毕竟,这个职业曾经被人尊重过……
教师节,学生为我整理的讲台桌,还别具匠心地放上两盆植物,这样上课,心情更佳,更有激情,哈哈。
外框是我个人掏钱去广告公司打出来的大手印,还有上面四十几个小手印,其他贴在上面的,都是学生根据自己手的大小先画好,再剪出来的,写上自己的理想。
班级自己组织的课本剧表演,交给学生自己主持,自己编排,自己导演,学生看得认真,我负责拍照。
一张合照,这届是我带出的第二届学生了。
这是在2008年奥运会前夕,组织学生出的一期板报,我主要负责技术指导,个人比较满意。
补充内容 (2012-10-26 16:08):
感谢您的认真回贴,您说的很有道理。其实我也是这个意思。其实如果家长抽出点时间陪陪孩子,纵使不会辅导也没关系,对孩子也是很有帮助的。
现在很多学生的学习习惯很差,比如做作业吧,很多学生在家里都是一边看电视,一边做作业,导致字差,正确率低。如果家长在旁陪着,那肯定会进行约束的,会要求孩子把作业先完成了,再看电视。那样一来,时间长了,还会让孩子明白“先苦后甜”的道理,我记得自己读书那会儿,如果作业没有完成,我出去玩也没意思的,心里总会想着作业的事,可现在大多数的孩子却没有这样的意识,有的玩了,就先玩,早把作业的事抛在脑后,久而久之,成绩差不说,还会形成“得过且过”这种消极的生活态度,同时,会让孩子缺乏责任心。
其实,这个“陪”很有学问的。
存在的个别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的参考:
一、部分家长缺乏耐心,孩子一道题做了很久做不出,就直接把怎么做的,答案全告诉他了。这样,虽然题是做对了,但孩子没有自己思考的过程,所以很难一下子转化为孩子自己的东西。另外,由于答案得来如此容易,以后,一遇难题,他就装模作样的写几下,只等着你来帮他做了。时间长了,他就会形成惰性,不肯思考了。这危害,我想也就不言自明了。
二、也有家长陪是陪了,不过自己却在做着其他的事。比如坐在孩子旁边织毛衣、十字锈等等。这种效果比不陪好,但却没陪到点子上。一个“陪”字,是要向孩子传达一种信息,爸妈很关注你的学习。你的一点点进步,爸妈都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从而给孩子学习的一种动力。(虽说学习是为孩子自己学的,但在孩子的眼中,学习却是为了父母。)因此,既然陪了,就希望家长能陪到位一些。
三、家长在辅导孩子学生的时候,切忌包办。有的家长特别细心,每道题,孩子还没开始思考,他便滔滔不绝地开始讲解题思路了。孩子题做了,家长还会指导孩子把怎么做的记牢,孩子在学业初期,如小学初中,会有比较优秀的成绩,可到了高中以后,你会发现后劲不足。其实,这种做法的危害是让孩子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上小学的时候或许可以,那到了初中高中,你还会辅导吗?你不把学习的主动权给孩子,你让他以后如何独立学习。
我个人建议,在孩子做不出题目的时候,家长如果会辅导的,那么就带着孩子思考,比如在孩子确实说不出来的时候,你给点提示,但不要把答案告诉他,得让孩子自己也出点力,最好是让孩子多出点力。答案出来后,你得让他从头到尾自己再演示一遍。那么这时候,你就可以称赞孩子:你只要稍微动动脑筋,这道题就做出来了。(尽管事实上,这道题能做出来,离不开家长一步步的指导,但你这么说了,有两个好处。一让孩子有信心;二让孩子肯动脑。)家长如果不会辅导的,那也有招。比如在孩子实在做不出来了,(当然首先要努力过,实在不会做,没办法的。)那家长就可以对孩子说:“这道题,我也不会做,你明天去问一下老师,明天回来也教教我。”这样,有两个目的,一迫使孩子去问老师。(现在孩子主动向老师提问的越来越少。)二是孩子必须要努力搞懂,只有自己搞懂了,才能回来教你。最后家长要言而有信,第二天放学回家的时候,必须要让孩子跟你讲一遍。如此一来,孩子对这道题,甚至同类型的题,会记得更牢。在这一系列的教与学之后,孩子的兴趣就慢慢得到培养。
泰戈尔的《飞鸟集》中有这样一句话:“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教育就是这样,急不得,慢不得。度的把握至关重要。就像我以上提出的建议,是在基本的理想的情况下。但现实可能却有各种因素,导致无法实现每天陪孩子的目标。那么,我的建议是如果工作繁忙,无暇顾到孩子的,那么可采用定期或随机抽查的方式,看一下孩子的作业考试情况,千万别一心就工作,什么都不管了。尽管家长们都是在为这个孩子在努力,但孩子不会这么想。他们更需要的是关注。有些孩子在班里表现特别皮,很多时候,却是想通过这种出格的方式,引起老师和同学的关注。这种情况,光靠制止,是治标不治本的。所以,工作在忙,别忘记家中的娃。说句难听的,你赚得再多,而你的教育是失败的,那么,一切都是徒劳。
教育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道难题,漫漫长路,你我共勉!
|